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三、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群众体育活动日益丰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分析了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作用发挥,现阶段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三点建议。

一、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特点

1、群众赛事进全运,赛事活动层次化多样化

为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开展,最大限度的扩大群众的参与面,2017年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首次将群众体育项目纳入全运会比赛项目,拉开了群众赛事进全运的篇章。

2021年陕西第十四届全运会进一步将群众赛事活动层次化和多样化。当年全运会将群众赛事活动分为比赛类和展演类,设19个大项。其中,比赛类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篮球等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以及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等棋类项目共15个大项。展演类项目包括了广场舞、广播体操、健身气功、太极拳4个大项。

2、着力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化特色化

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深入开展,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赛事活动,各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举办各具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动赛事活动向职工、农民、妇女、老年人、青少年、少数民族、残疾人等群体倾斜延伸。

以举办全国全民健身大会,社区运动会等群众身边、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以及“村BA”“村超”“镇远龙舟”“潍坊风筝”等各具特色的群众赛事活动为引领,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化和特色化发展。

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发挥带动作用

1、助推提升健身场地设施利用率

为激发公共体育场馆赛事活动承接作用,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等五部门印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求单个公共体育场馆原则上每年承接的社区运动会等公益性体育赛事活动应不少于4场次。

通过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的健身场地设施特别是公共体育场馆开展社区运动会、行业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对于促进场馆举办公益性体育赛事活动,提高健身设施利用率方面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有效推进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建设

体育社会组织是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主体,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中,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积极行动,充分整合资源实现和健身群众的对接和互动,推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办、全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逐步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有效推进了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建设。

3、积极构建“群众体育+”融合发展新模式

随着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蓬勃发展,各地也在探索“群众体育+”的开展形式,推动其与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康养等产业的不断融合,逐步挖掘和彰显群众体育的综合社会价值,在做好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同时,延伸赛事经济链,打造体育新消费场景,充分发挥产业联动效应,带动举办地旅游、文化、经济等的全面发展。

三、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存在的问题

1、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赛事活动标准体系制定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群众体育发展迅速,但专门针对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标准体系和规范制定较为滞后;二是开展时间较短的新兴运动项目如山地越野、搏击、综合格斗、翼装飞行等,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标准,监管难度较大;三是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部分项目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更新调整不够及时。

2、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过程管理有待规范

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过程中,尤其是取消赛事审批制度以来,体育市场主体增长迅速,在举办赛事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赛事活动组织程序不合规。如存在未经批准,将体育主管部门列为主办、指导或支持单位,以及举办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未能按要求进行申请审批等情况。

二是赛事活动组织管理不规范,如存在培训工作开展不充分、未审核参考人员资格、聘请非专业人员担任裁判及技术指导工作等问题。

三是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存在不足。如存在未按规定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安保措施,现场医疗救护配备不足等问题。

3、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评估工作有待加强

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存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加强赛前、赛中、赛后监管的同时,还需对赛事活动开展全流程评估工作。

目前的赛事活动评估,一是评估主体缺乏独立性,评估者是活动组织的相关部门,这类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评估结果通常存在不客观、不中立等问题,对政府决策的支撑力度不足。

二是评估机构专业性不强。聘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专业领域覆盖不全,缺乏体育行业经验,评估结果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作用不足。

三是对问题整改落实缺乏追踪,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存在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目标。

四、发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三点建议

结合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发展现状和对中西部县域足球系列活动评估经验,现就加快发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提出三点建议。

1、加快推进标准体系制定和落实工作

一方面要加快推动现有标准的落地实施。制定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办赛指南编制指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参赛指引编制指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评估工作指南》《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运营服务规范》4项标准已于2022年底完成意见征求工作即将正式印发,下一步需加快各项标准和规范的落地实施。

另一方面各单项协会要加快制定行业标准体系。完善监管标准,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要加快构建体育赛事活动标准体系,制定办赛指南、参赛指引,明确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的基本条件、标准、规则和程序,明确组织者的条件和要求,规范参加者的资格条件等,健全行业标准体系。

2、抓好赛事活动的关键环节

一是落实好申请审批程序。严格把关赛事活动的名称、申请程序、组织方式。对于冠名申请以体育行政部门名义主办、指导或支持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须通过逐级上报的方式,经体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后方可实施。

二是做好赛事组织管理工作。明确赛事活动规程,包括竞赛项目,参加资格、参加办法,奖励办法等具体内容,以及配套的风险评估报告、筹备工作方案、安全保障方案、应急预案等。

三是加强赛事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在配备消防设施、应急设备、专业安保人员的同时,鼓励活动主办方及承办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管理,确保赛事活动安全顺利举行,推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安全管理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

3、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活动效果评估工作

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不同于竞技体育,由于各类活动参赛对象、运营主体等多样化,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对活动效果开展评估,有助于提升赛事活动各项工作。

一是优化赛事流程和管理模式。通过对赛事活动整体管理和运作流程进行全面、科学、系统、专业的评估,优化流程和模式,提高运作效率和体验,从而推动赛事的良性发展。

二是在逐步梳理基本情况、明确评估方向的基础上,可以协助体育主管部门建立起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评估指标和权重体系,建立评估方法和流程体系,将评估工作作为管理和推进赛事活动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扶持资金发放和省市工作评价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三是通过评估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推动各个组织主体更加重视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工作,加强对相关资金和工作的管理,逐步优化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作者:民生智库体育发展研究中心 张海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