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大连承载了他的蓝天梦。
1993年大连分公司成立之初,他便来到了大连,当时还是中国北方航空大连分公司,只有3架MD-82飞机,8个机长教员和10名副驾驶,他是其中一名年轻的教员。光阴似箭,经历了南北航合并重组,几架飞机变成了现在的几十架飞机,200多名飞行员,飞行员队伍在不断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南航带过的学员有上百人。哈尔滨、长春、北京、上海、长沙、海口、三亚等,耿爱国教过的学员来自于祖国各地。
他的荣誉很多,安全飞行铜质奖章、安全飞行银质奖章、安全飞行金质奖章,飞行员的个人最高荣誉——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授予的功勋飞行员称号。
这些都是对他长期奋战基层飞行一线、精湛飞行技术的认可。但,扎扎实实的功底绝非一朝一夕。
“当飞机从头顶飞过,我都觉得很高,不由自主地踮起脚尖想要伸手去触摸,然后又跑向山顶,想离飞机更近一些,可当我气喘呼呼地爬到山顶,飞机早没了踪影。”这是他最欢快的童年记忆。
■1959年6月18日,耿爱国出生在山西省洪洞县一个小山村,他所在的第七生产队还不到200人,他没有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当蓝天有飞机飞过,成了他最盼望的事情,梦的种子就此种下。
■1976年7月,他从山西省洪洞县苏堡高中考入山西滑校,成为人民空军的后备力量;
■1977年7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航校;
■1980年7月,航校毕业,他被分配到中国民航哈尔滨第25飞行大队,开始飞“运5”小飞机进行护林防火。
他说:“鸟瞰一望无垠的森林,郁郁苍苍,我想到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境的美,让我知道梦成真了。”
初教6、运5、MD-82、空客300-600、A-320系列等,耿爱国一发不可收拾,他总能在要求的最短时间内转机型成功。
感恩坚守。航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清晨跑10公里,运动强度让瘦弱的耿爱国吃不消,他想偷懒,但看到头顶飞过的飞机,又燃起了斗志。为了让自己有体力,一顿饭他能吃拳头大小的13个馒头。几年如一日,终于为梦插上了翅膀。
感恩幸运。因为学校6人报考飞行员,只有他过了独木桥。
不再期盼幸运。1987年7月开始,他第一次驾驶安~24中型民用客机,他称“我一手托举着国家数亿元的大额资产,一手托举着飞机上55至287名乘客的安危,靠幸运担负不起重任。”于是,他渐渐地变成了学员眼中顽固不化的耿叔,对飞行安全有着自己的理解。
想把保命的技术都教给学员
“大坡度盘旋;失速改出;在极限的情况下,如何用滑翔换距离,用高度换速度,如何松放驾驶杆......千万分之一的可能,飞机上的计算机全部失灵怎么办?怎么能让飞机安全地落在接地区,手动操作一定要学习,这是救命的动作。”为此,部分学员对他有过质疑,说他要求太苛刻,教学内容超出了考核的标准,甚至说他顽固不化,他总是不急不躁地回答道:“我想把保命的技术都教给你们。”
现在,他带出的很多学员也都成了教员,他们说:“这种严苛让我们受益匪浅。”渐渐地,质疑的声音转成了敬爱之情,有的人开始亲切地喊起了“耿爸爸”,虽然很开心,但他总是严肃地说:“在单位就应该有规矩,不准这么叫。”然后嘴角再扯出一个不大的弧度,笑了笑“叫耿叔吧。”
43年陪父母过了5次春节 父母以他为骄傲
图说:耿爱国年轻时的家庭合影
能够从容应对恶劣天气的他,内心足够强大,但就是一首歌曲,却常常让他黯然落泪,铮铮铁汉也有柔情。原来,43年来耿爱国只回家陪父母过了5次春节,《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的旋律,简直成了他的硬伤。
与其说是硬伤,不如说是心病,他觉得对年过八旬的父母亏欠的太多。今年4月,当父母打电话说:“你好久也没回老家了,想你啦。”听到这话,耿爱国哽咽了,他说:“好。6月18日我就要退休了,飞完最后一班,我就回。”“国家培养飞行员不容易,你是我们的骄傲,放心飞吧。”听到老人家的回应,他又轻声地对自己说了声“加油。”
耿爱国是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他说:“对父母、妻儿,我都缺少陪伴,家里的事都是老伴儿身先力行,想借记者采访的机会,对老伴说声谢谢。”
他的妻子却说:“客气啥,一家人,我们还要谢谢他给咱家带来的荣誉。”最近,耿爱国的家庭被授予了“光荣之家”的荣誉牌。
43年的飞行,耿爱国说:“我真的舍不得离开这个职业。”人生真得会有惊喜。
记者从南方航空大连分公司了解到,南航将返聘耿爱国,他,或许不久的将来还会飞在蓝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